培訓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核心模塊:
一、 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(思想基礎)
這是成為一名合格護工的前提,確保工作在法律和倫理的框架內進行。
職業道德規范: 尊重生命、愛心、耐心、責任心、保密原則(保護服務對象隱私)、平等待人、自律廉潔。
職業守則與禮儀: 如何與客戶及其家屬溝通,規范的言行舉止。
相關法律法規: 了解《勞動法》、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、《殘疾人保障法》等基本知識,明確護工的權利與義務。
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: 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風險(如法律糾紛、人身安全),學習如何規避。
二、 基礎照護技能(核心實操)
這是護工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,是培訓的重中之重。
個人衛生清潔:
口腔護理: 協助刷牙、義齒護理、特殊口腔護理。
身體清潔: 床上擦浴、協助淋浴/盆浴、洗頭、修剪指/趾甲。
會陰護理: 為異性服務時的規范操作與隱私保護。
飲食與營養:協助進食/飲水: 針對臥床、吞咽困難者的喂食技巧。
鼻飼護理: 為需要鼻飼管的病人進行喂食(需經專業考核)。
飲食注意事項: 了解不同疾病(如高血壓、糖尿?。┑娘嬍骋蟆?
排泄照護:
便器使用: 協助床上使用便盆、尿壺。
大小便失禁護理: 更換紙尿褲、清潔皮膚、預防失禁性皮炎。
導尿管護理: 更換尿袋、清潔尿道口、觀察尿液。
人工取便與灌腸: 在醫生或護士指導下進行。
體位更換與移動:
翻身拍背: 預防壓瘡(褥瘡)和墜積性肺炎。
抱扶與轉移: 使用人體力學,安全地將病人從床移動到輪椅、如廁等。
輔助器具使用: 正確使用輪椅、助行器、移位機等。
睡眠照護: 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,觀察睡眠情況,協助失眠者。
三、 專業醫療護理輔助技能(在醫護指導下進行)
這部分技能要求更高,通常需要與醫護人員緊密配合。
生命體征監測: 學會測量并記錄體溫、脈搏、呼吸、血壓。
給藥輔助: 協助服務對象按時、按量服藥,并觀察不良反應(注意:護工通常無給藥權,僅為輔助)。
常見癥狀觀察與應對: 如發熱、疼痛、咳嗽、嘔吐、便秘、腹瀉等的初步處理和記錄。
感染預防與控制:
手衛生: 正確的七步洗手法。
消毒隔離: 物品、環境消毒的基本方法,隔離衣的穿脫。
醫療廢物處理: 區分和處理感染性垃圾。
康復輔助:
被動運動: 為臥床者進行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,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。
協助康復訓練: 在康復師指導下,協助進行簡單的行走、站立等訓練。
四、 安全與急救知識(保命技能)
這是應對突發狀況的關鍵,是所有護工必須掌握的。
常見意外預防與處理: 跌倒、燙傷、噎食、走失的預防和緊急處理。
心肺復蘇: 掌握成人心肺復蘇術和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基本使用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: 針對不同人群(成人、嬰幼兒)的氣道異物梗阻急救。
意外傷害處理: 小傷口處理、止血、包扎的基本方法。
環境安全: 檢查并排除居住環境中的安全隱患(如地面濕滑、雜物堆放)。
五、 心理溝通與人文關懷(軟實力)
優秀的護工不僅是技術工,更是心靈的慰藉者。
有效溝通技巧: 如何與服務對象及其家屬建立信任關系,學會傾聽和共情。
不同人群的心理特點:
老年人: 面對孤獨、疾病、死亡的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。
殘疾人: 尊重其獨立性,提供心理支持。
重癥/臨終病人: 如何進行臨終關懷,減輕其恐懼和痛苦。
情緒管理與壓力疏導: 護工自身如何調節工作壓力,保持積極心態。
六、 特殊人群照護要點
針對不同服務對象,側重點不同。
失能/失智老人照護:
壓瘡的預防、分期識別與護理。
認知癥(老年癡呆)的行為精神癥狀應對(如徘徊、躁動、被竊妄想)。
專門溝通技巧和認知訓練活動。
術后病人照護:
傷口觀察(有無滲血、感染)、各種管路(引流管、胃管等)的固定與護理。
遵醫囑協助進行康復鍛煉。
母嬰護理(月嫂):
新生兒護理(喂養、洗澡、撫觸、臍帶護理)。
產婦護理(產后恢復、母乳喂養指導、月子餐營養)。